close

那些比高考更重要的事

2017-07-01 05:05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相台中坐月子中心推薦對論】

高考成績公佈瞭,招生錄取正在進行。每年的這個時候,悶熱的空氣中總是有一點得意或者失意,有一點樂觀或者惱火,有一點輕松或者緊張。又一年高考就這樣行將過去,我們該放下什麼,它又為我們留下瞭什麼?本期,我們邀請兩位高考過來人,結合他們的求學與就業經歷,與大傢共同探討。

6月27日,江蘇蘇州的幾名考生和傢長在當地的高考志願填報咨詢會場瞭解情況。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對未來和未知的好奇讓我們踏過成長路上的荊棘

□張傑(2003年河北省高考文科第一名,現為律師)

14年前的6月,我參加高考,成為那一年的河北省文科第一名。

我的傢鄉在河北省遵化市,一個山清水秀的小縣城,我就學的高中是遵化市第一中學。當年我讀書時學校的風格有點類似於現在的衡水中學,即所謂的軍事化管理、高強度教學等等。那時候,我過瞭三年在外人眼中苦行僧般的中學生活:朝五晚十,期間被教學、習題和體育鍛煉所填滿;所擁有的無非宿舍裡一張鐵床和簡單行囊、教室裡一張課桌和堆得高不見人的習題冊。沒有動漫、電影,沒有遊戲、直播,沒有廣泛閱讀和郊遊,僅有的娛樂是少量音樂和體育。

在今天的同學們看來,這樣的生活是壓抑、單調、痛苦甚至可悲的。但是人對生活價值的追求,是不可能脫離他所處時空局限的。在我當年所處的環境下,這樣的生活學習狀態被普遍視為理所當然,彼時身處其中,倒也自得其樂。

而14年後的今天,我仍舊為自己曾經擁有過這樣一段獨特的生活經歷而自豪,至今我仍得益於這段生活所賦予我的樸素、簡單的生活審美,以及在持久高壓狀態下的情緒調節能力。

那個時候,高考對於少年的我來說,充滿瞭神秘感和神聖感。小城市的孩子,沒出過多遠的門,通信網絡和傳媒不似現在這般發達,對外部世界的理解絕大程度上還停留在書籍和電視新聞。那時的少年心性,覺得未來與遠方充滿瞭未知的神秘。高考對當時的我而言,就是一扇門,它通向我所好奇和向往的未知世界,因此在當時的我眼中,高考甚至有瞭一層浪漫而神聖的色彩。

至今還記得,我的中學校園有一棵百年榕樹,每到夏季,其冠宛如紅霞蔽日。暑假結束、新學期開學時,榕樹下會擺出一排小黑板,用娟秀的粉筆字寫著某班某某考進瞭某所大學。課餘之時,我時常流連其間,想象著他們在大學的生活。繼而一種強烈的代入感會襲來,讓我興奮地期待著,跨過高考這扇門,我的未來和遠方又會是什麼樣子。

那一年用電話查詢高考成績的時候,第一遍聽到成績,我竟然不相信它的真實性,反復向報話員詢問是不是看錯瞭。直到我進入瞭北京大學的校園,站在圖書館前,駐足未名湖邊,我才真正確認,我進入瞭我想象的未來,而且它應該比我以前所能想象的更加豐富多彩。

我無意將我的高考故事賦予太多成功學的意味。畢竟,這個故事有那個時代的烙印和個人的局限性。如今,經濟發達、資訊便捷,無論是在大城市還是小縣城,絕大多數孩子都能共享到基本差不多的認知結構。在經濟富足的基礎上,對個人生活體驗的追求,也使得同學們可以不再視高考為千軍萬馬搶著過的獨木橋,從而有更多時間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這是國傢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體現。

人生的每一步都錨定著後世的軌跡,如果讓我從高考經歷中找到哪些價值,我的回答是:無論外部世界如何變化,無論個人的條件稟賦惡劣還是豐足,對於未來和未知的好台中推薦月子中心奇,能激發出一個人身上持久而強勁的活力,從而踏過成長路上所必經的荊棘。

6月27日,南京舉辦高考名校見面會暨志願填報大會,吸引眾多考生和傢長前來。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高考後的這門考試要用一生台中月子會所來作答

□汪嘉倩(2014年天津市高考文科第一名,現就讀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如今,高考之於我,已是三年前的“前塵舊事”。而我和高考的故事,並未隨著踏出考場結束——三年前,我是等待被選擇的考生;在進入北大的三年間,我也參與瞭學校的招生。從“考生”到“招生”,情境的轉變釀成心境的轉換,又醅出對高考新的思考。

高中時,隨著高考的臨近,我也曾一度患得患失過——我無法想象、不敢想象,若我難以從高考中脫穎而出,我還能否在未來擁有一個足以與我的能力相匹配的平臺、一個能承載我、助力我創造更大價值的平臺?直到高考前的最後一個寒假,我才終於從對這種不確定性的恐懼中走出來,進而延伸出直面高考、但不被高考決定的未來。

那個時候,我開始意識到,我的人生,不會就被4張答題卡、8小時40分鐘的高考一次性決定。隻有當我認為高考會決定人生時,我的人生才會真的被高考決定。我開始意識到,我不怕,自己沒能取得鶴立雞群的成績;我台中做月子中心不怕,終究未能進入令人艷羨的名校;我不怕,假如高考敗北後的竊竊私語;我甚至不怕,辜負所有人對我的期許;我唯一需要避免的是,不要讓高考成為束囿我一生的桎梏。

在參與招生的這三年,看著一屆又一屆學弟學妹走過高考,我對高考的認識又發生瞭變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其他的選拔方式能如高考一樣,帶來在煩冗焦躁中平心靜氣的能力,帶來勇敢對峙並積極解決心性起伏的能力,帶來無條件承認並承擔自己暫時落後的能力,帶來坦然接受運氣不佳的能力,帶來承受可能的不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高考能讓人在有限的自由裡,嘗試去具備“舒展筋骨”“調理氣血”的能力:作為一名高考考生,我們必須要求自己,去尋求共性與個性的對立與統一、去思考普遍與特殊的相斥與互通;我們必須挑戰自己,以更合理的方式分配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以實現效益最大化……而唯有具備如此能力之後,我們才有可能,在未來一個充分開闊的空間裡,成為頂天立地、血氣方剛的自己。

也許有人認為,我之所以能夠如此舉重若輕地談論高考,是因為我是北京大學學生,因為我曾經是狀元——也就是高考的“既得利益者”。實則謬矣。在成為狀元後,我無數次聽到這樣的話:“你肯定能做得很優秀!因為你是狀元啊!”“你是狀元啊!那以後找工作肯定不愁瞭!”一個“狀元”,怎麼會成瞭一切期望台中產後護理機構的代言、一切贊揚的統稱呢?

考入北大,並不宣告著學業的成功,哪怕成為狀元也並不等同於未來的光榮——這一切,僅是起點。

進入北大後,對人生不容推卸的控制權和責任感愈發清晰。再不能,在沒有岔道因而沒有選擇權的路上,重復著和昨日無異的程式,靠著慣性前進。也再無法,倒數著時日,等著一個可量化可評估的結果降臨。當阡陌交通的無數可能性,迷宮般在眼前延展,我必須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和難預測性裡,獨立地,理性並感性地,對未來的學業與職業做出種種篤定的選擇。而這種選擇,也是每個人必須要面對的——無論是否在高考中取得佳績,更無論是否拔得頭籌。

在選擇的過程中,我著實迷茫過——到底什麼才算真正的成功?是更早進入職場,為高薪打拼,收獲眾人艷羨?還是繼續紮根校園,皓首窮經,以求內心富足?抑或是特立獨行,周遊八荒,追尋詩與遠方?迷惘之間,有兩種力量在相互拉扯。其實,這所謂拉扯,不過是在與自己的倔強、驕矜而脆弱的欲念反復拔河。而今,我被自己的才疏學淺不斷催促著摸索前進,雖有滯阻,但也因此印證並慶幸,正行於築鑄並淬煉知識結構、思維邏輯與價值體系的上坡路上。

我現在覺得,比高考更重要的,是在途經高考這個驛站後,在快節奏的社會裡,能否從容地修煉內在的美善;在各種的豐盛裡,積淀簡約的殷實;在蕪雜的囂塵中,淘洗純粹的安靜;在保持對世事世情的尊重時,打磨經營世故的能力,而不縱容對世俗的沉溺或癡迷。這門高考後的科目考試,恐怕要用一生來作答吧。

《光明日報》( 2017年07月01日?10版)

[責任編輯:潘興彪]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kujqtggrk 的頭像
    tkujqtggrk

    天痕的敗家時間

    tkujqtgg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